具有長期投資的思惟,也要保有靈活的應變

股神巴菲特曾不只一次說過:如果你不打算持有某支股票達十年,則十分鐘也不要持有。

這句話想表達的大概是:如果你對該股票的信心不足以讓你持有它十年,就不該妄想從該股票獲得任何的獲利。除此之外,十年這個數字也包含著一個景氣循環的概念,一項投資如果能夠經的起景氣循環的考驗,也才稱的上是一個好投資。

但是這句話在台灣卻有了不同的解讀,更誕生了存股這個名詞。存股乍聽之下是個相當容易的投資方法,卻隱藏著許多的風險,加上每個投資人都只看得到別人成功的案例,卻忽略了這些達人們所付出的辛勞。目前市場仍屬多頭,風險尚且隱藏在亮麗的帳面獲利背後,但不代表這種方式就不存在風險。

 

任何投資行為都存在著風險

存股確實是相對容易學習的投資方法,但仍存在著許許多多的風險,本文將以三個盲點來說明存股的風險,投資人如果無法克服這三個盲點,在存股的道路上相信會比其他人來得艱辛。這三個盲點將依照重要性來排列並說明,如果能克服第一個盲點,之後就只是獲利的多寡及所需時間的長短而已。

存股的三大盲點:

  1.  高估自己的耐心
  2.  台股並不是美股
  3.  價格跟價值同樣重要

 

高估自己的耐心

存股是件歷時數十年的投資行為,對大多數人來說,買進並持有不難,困難的地方在於有沒有耐心持續買進並持有,更難的是在行情下跌時有沒有持續買進的信心。一個人的情緒會隨著多數人的情緒而改變,當行情看漲時,所有人都會跟著樂觀,反之,當行情看跌時,所有人也會跟著悲觀,這是人的天性使然。除此之外,當市場氣氛趨向美好時,人們會因為樂觀而認為自己無所不能,因而錯估自己的能力,更容易因為別人的成功,而認為自己也能夠複製別人的成功,卻忘了世上並不存在著不勞而獲。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2015年8月24日台股下跌583點時,投資人做了什麼決策就決定了適不適合存股。是見獵心喜決定買進、情勢未明暫且觀望、跟著恐慌趕快賣出、還是驚嚇的不知所措?如果是後兩者,相信台幣定存會更適合你。當時的台股指數並不是瞬間崩盤,而是已經下跌了長達4個月,自2015年4月28日最高10,014.28點,到2015年8月21日已跌到7,786.92點,在這過程中,許多原本股價偏高的績優股都出現了值得買進的價位,如果在這段期間裡投資人不敢分批加碼有信心的個股,當大盤跌到4,000點的時候真的就敢進場嗎?

存股最重要的是持續買進的毅力跟等待果實成熟的耐心,而這兩者恰巧都違背了人性,學習如何逆著人性思考並操作,才能突破盲點。

 

台股並不是美股

雖然歷史資料已證明長期投資可以帶來豐厚的獲利,但是台股遠遠無法創造出如同美股的獲利水準,同樣的長期投資,台股的風險仍舊遠高於美股,這是由於台股有除權息規定,發放的股利及股息是由股價直接折現,而美股殖利率雖遠低於台股,卻少了除權息因素的干擾,長期而言,作多的投資人可直接享有公司成長所帶來的好處。相較之下,台股雖享有高殖利率優勢,但除權息等同讓股價回到原點,長抱不賣很可能只是看著股價上去又下來,長久下來,可能賺了股息卻賠了價差。

美股雖然歷經了多次的崩盤及蕭條,卻仍舊持續了幾十年的成長。反觀台股,自從1990年2月創下12,682點歷史高點,掙扎了26年仍舊未曾超越當時的指數,其間更只有三次突破萬點,而維持在萬點以上的時間更是短的可憐 (圖一)。

圖一.png

圖一:台股指數走勢 (1967年1月到2016年10月)

 

接著由巴菲特的豐功偉業來看看美股的成長性,波克夏自1965年以來的51年內,淨值累計成長了7,989.81倍,而同時間的標普500指數則成長了113.55倍 (圖二)。由這兩個數字的比較,除了證明巴菲特選股能力的卓越之外,還能得知美股成長力道的強勁。直接由數字來看的話:標普500指數由1965年的86.11點上漲到2016年10月的2,157.18點,同時間道瓊工業指數也從889.91點上漲到18,242.44點 (圖三)。雖然台股同樣由1967年的93.88點上漲到2016年10月的9,265.81點,可惜的是台股指數至今仍未突破歷史高點,但美股指數卻是持續創新高。

圖二.png

圖二:波克夏及標普500指數近51年來的報酬率

 

圖三.png

圖三:道瓊工業指數及標普500指數走勢 (1965年1月-2016年10月)

存股只是一種長期投資的思惟,唯有隨機應變才能加速資產的累積。

 

價格跟價值同樣重要

如果投資人有能力挑選到好公司,並且具有克服第一個盲點的能力,長期而言,價格就真的沒那麼重要,但如果投資人沒有固執的性格,價格就決定了你的未來。

價格不重要,價值才重要:這是存股達人時常掛在嘴邊的真知灼見,這句話是對的,不過就只對擇善固執的投資人才有意義。時下流行的價值型投資不光光只是找出價格被低估的公司那麼簡單,如何判斷公司的價格被低估才是最困難的工作。班傑明葛拉漢的價值型投資精髓在於股票價值的計算,其中牽扯的各項變因及公式十分繁雜,絕對不是公司的淨值所能表示的,除非投資人能正確的計算出公司的價值,否則價格的重要性絕對大於價值。

如同盲點二所提到的,台股指數已經盤整了三十年之久,能夠在三十年內不斷成長的公司更是少之又少,除非投資人能準確的投資這樣的好公司,否則買進的價格影響的不只是後續的報酬率,更是決定投資人能否持續不懈的關鍵。舉個簡單的例子:許多人曾瘋狂的買進每股20元的第一金,但當股價跌到15元的時候卻乏人問津,願意在20元搶進的投資人卻不敢在15元加碼,著實令人匪夷所思。短期來看,降息確實縮減了第一銀行的利差空間,但利差空間並不會因為降息而消失,銀行依舊是有利可圖,只是獲利沒有先前豐厚罷了。除此之外,銀行仍有手續費及投資收益的獲利來源 (兩者在2015年皆成長,雖2016年上半年小幅下滑)。再者,如果價值比價格重要的話,20元的價位都能當作存股了,那麼15元的價位不是更應該見獵心喜才是?

如果投資人沒有勇氣在市場低迷時買進,當面臨帳面虧損時很難保證不會做出傻事。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存股 價值 迷思
    全站熱搜

    小小書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