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你的資產100%都是定存,否則這兩個名詞根本是完全不相關的概念。
假設A君是個月光族,無任何負債及資產,但他有個相當疼愛他的爸爸。A君爸在2005年時花了100萬買進15,748股中華電股票送給A君,但附帶兩個但書,首先是在20年內A君不得出售任何持股,且每年領到的現金股利必須委託券商在隔年的第一個交易日買進 (假設運氣特好,連續10年買到當日最高價),若A君仍未改掉月光族的習慣。試問,2005年-2015年間A君的年化報酬率為何?此外,2015年年底A君的身價值多少?
Ans: 11年間的年化報酬率為8.1%,2015年年底的身價為3,857,954元
相信這答案很少有人能接受,2015年年底中華電的股價都近百元了,怎麼可能年化報酬率只有8.1%!!開始解釋前請先思考一下,你認為的報酬率應該是多少?你認為應該如何計算才正確。
先解釋本例中的算法,例子中的年化報酬率計算工具為Excel的RATE公式,期末現值以歷年現金股利總和加計期初投入的100萬,這便是與常見的報酬率公式最大的不同之處--不以股價現值作為報酬率基準,而身價則依照2015年12月31日的收盤價為依據。
請先再回頭看一次題目,A君爸贈與的其中一個但書為"20年內A君不得出售任何持股",意思即是這11年間A君並無任何資本利得,既然股票並無出售,又何以要將未實現的損益納入期末的報酬呢? 想必應該沒有人現在就能知道2024年中華電的股價吧??
因此,多數人在計算報酬率時都習慣以當下的淨值作為獲利的依據,這點實在令人相當不解。股價只要交易便會變動,用一個5秒後就會變動的數字作為獲利的依據,那不就每5秒就要算一次報酬率,不覺得累人嗎?另外,即便計算報酬率的當下股價上漲超過成本,使報酬率為正,但假設最後賣出時的股價卻又低於成本,最終的報酬率究竟是正還是負?
如同李佛摩所說的:當利潤只停留在薄紙上,亦無所用。
除此之外,投資過程中的波動都只是線圖上的一個"peak",如果總是以股價現值計算獲利,又如何能在別人恐懼時貪婪呢 (當空頭來臨且帳面虧損時,這時候買進到底是攤平還是加碼?當帳面虧損擴大時,是否還有勇氣持續買進?)??
至於身價的換算以股價現值表示倒是極為合理,因為當你急需用錢而必須將股票全數贖回時,券商可不是還你當初的成本,而是以賣出當下的股價作為依據來換算淨值,而這也是為什麼富比士的富豪排行榜會以股價淨值作為身家判斷的原因。可曾想過為何身價633億美元的巴菲特至今仍住在幾十年前買的中古屋呢?雖然節儉是巴菲特為人樂道的另一項特質,更多的原因或許是因為巴菲特的資產九成以上都是波克夏持股,首先他不可能隨意賣出自己公司的股票,再來波克夏從未配發過現金股利,因此,雖然巴菲特的"報酬率"如此驚人,卻都是未實現的獲利阿。
如果連自己都不清楚自己到底賺了多少錢,又如何能規畫好未來呢?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