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投資人 (尤其是所謂的價值投資人) 一定都會用ROE這個條件來篩選自己的口袋名單,ROE是真有其神效還是因為股神巴菲特愛用所以大家把它奉為圭臬??
 
ROE的會計公式為稅後淨利/{(期初股東權益+期末股東權益)/2}*100%,最常見的解讀為公司用投資人的錢賺了多少錢。
 
權益主要由股本、資本公積及保留盈餘所組成,巴菲特、彼得林區及很多成功的美國投資人皆認為公司如果無法利用該盈餘獲取更大報酬的話,與其把保留盈餘留著令ROE減少,不如以股利方式回饋給股東們。另外,在台灣保留盈餘裡的未分配盈餘必須課以10%的稅率,若公司無法有效利用當年度未分配盈餘賺進更多錢,與其放著繳稅為何不發還給股東呢?
另外美國公司很喜歡用公司多餘的現金買回庫藏股並將其註銷來縮小股本 (巴菲特及蒙格超推崇這種方式),使用ROE選股才有意義,但台灣買庫藏股都是給員工認購或者仍然放在權益一欄裡,在外流通股數根本沒有降低,只是花公司現金救一時的股價而賠了長期投資人的潛在獲利。若有興趣可以看看波克夏年報,巴菲特有很多投資決策是因為認為公司日後會買回庫藏股註銷而進行投資。
 
兩個ROE的疑問:
1. ROE等於年報酬率?
2. 借錢的公司比不借錢的公司好?
 
很多雜誌喜歡將ROE視同年報酬率,以下就以中保 (9917) 來看看ROE跟年報酬率之間的關係。
 
中保為台灣保全龍頭,每年獲利穩定,是許多定存股的名單,加上他幾乎都配發現金股息,比較好計算。 (好的規則應該放諸四海皆準,因此只以一例解釋)
 
中保 (9917) 近三年ROE分別為 (2012年18.78%、2013年19.15%、2014年19.3%),完全符合巴菲特ROE >15%的選股標準,且年年上升,超級完美。而年報酬率又分別是多少呢?? (以下假設皆為每年1/1買進、12/31賣出)
2012年53.8買進,64.8賣出,其間配息3.4元,年報酬率26.8%;2013年64.3買進,74.8賣出,其間配息3.5元、配股0.15,年報酬率23.5%;2014年75.5買進,83賣出,其間配息3.5元,年報酬率14.6%。
其中2014年ROE 19.3%,年報酬率僅14.6%。且在ROE年年增加的情況下,年報酬率卻年年下降。 (近八年數據詳見圖一)
殖利率則分別為2012年6.3%、2013年5.4%、2014年4.6%,期間存股族享受不到資本利得的成長 (都說存股了怎麼會賣出呢?),僅能分別獲取每年約3.5元的股利報酬,那麼存股族使用ROE選股的意義是??
 
ps: ROE為每年算出的數值,在此用年初買進年終賣出方式來計算每年報酬率。
 
9917 中保報酬率比
圖一:近八年中保股東權益報酬率及年報酬率比較
 
 
9917 中保股東權益
圖二:近八年中保股東權益組成
 
 
 
另外,每個學過小學數學的人都清楚分子越大數值越大以及分母越小數值越大這個觀念,所以一間公司的ROE要增加,除了賺更多錢、買回庫藏股並註銷股本或者跟銀行貸款來賺更多錢 (貸款可能賺更多但不影響股本) 這三個方法而已。
 
假設權益全為股本組成 (扣除掉資本公積及保留盈餘等不確定因素),兩間股本都為一百億的公司,A公司每年賺取十億,B公司每年賺取二十億 (以上皆為稅後淨利),換算為ROE的話,A公司ROE為100%,B公司ROE則為200%。怎麼看都是B公司厲害吧,但A公司零負債,B公司則貸款了一百億,當一切風調雨順,笨蛋都知道B公司比較好,但假設利率回到5%,B公司還能維持每年20億的淨利或200%的ROE嗎??
又或者大衰退突然到來,每間公司的獲利都像溜滑梯一樣下滑,假設利率2%,兩間公司營業利益皆為1億,稅率皆為20%,A公司因為零負債,稅後淨利為8仟萬,換算ROE為8%;B公司借貸一百億,換算貸款利息為2億,其稅後淨利為-1億2仟萬,ROE為-12%,那麼 (只用) ROE選股的意義是??
在利率低迷的當下,公司利用低廉的成本來獲取更大的報酬確實是好事,許多公司也因此有了漂亮的ROE,但你知道它們成長背後的真正原因嗎??
 
雖說如此,ROE仍是判斷企業獲利的最佳工具,但所有的財務數據皆應進一步探究背後的意義,並且細看歷年以來趨勢變化,而非單以一個財務數字來做投資決策,若僅以ROE選股,或許不容易挑到地雷,但將失去不少的潛力股。比起追求高ROE,不如尋找有能力維持穩定ROE的公司,另外,存股族使用ROE選股將無助於長抱的訓練 (因為你總想著何時可以實現帳面獲利),比起挑選定存股,ROE更適合用在股價成長的期待 (大家都喜歡ROE,所以喜歡挑ROE成長的公司)。
 
本篇僅以反面思惟提供參考,是謬論還是真理由看倌自行決定。
套句查理蒙格 (巴菲特合夥人) 最常引用雅各比的一段話:反過來想,永遠反過來想
arrow
arrow

    小小書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