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是投資過程中最不需要的存在

 

投資第三步驟的重點在於捨棄自己的情緒,最好能讓自己在操作時不帶任何感情,一切依照第二步驟所擬訂好的投資計畫來操作,如此一來就能避免被外在環境 (市場的情緒)干擾,而影響原先正常的操作,白話一點來說,這步驟其實就是大家常聽到的操作紀律

雖然不帶感情操作聽起來很簡單,但實際上卻很難執行,我們可以回想一下過去自己的操作,有多少次是因為衝動交易而打亂原先的計畫,就會知道操作紀律有多難執行。因為人類是很感性的生物,跟動物們比起來,我們特別容易因為私人情緒而做出莫名的舉動 (雖然有部份研究指出其實動物們也有情緒,有興趣可以翻閱動物的內心生活一書)。除此之外,我們的心情也特別容易被其他人影響,而且也不會理會 (或無法得知)其他人這麼做的真正原因,像是我們會因為店員結帳太慢而不耐煩,卻沒想過今天或許是他第一天上班太過緊張;或是急需護理師幫忙時卻發現他們在喝珍奶而大怒,卻沒想過這或許是他們值班一整天的第二口食物,這些都是人性,雖然脾氣或修養是可以後天訓練的,卻很少有人能一輩子都不動怒。

投資也是一樣,理論上,如果我們懂得吸取失敗的教訓,我們的投資成果都會隨著時間而進步。反過來說,如果我們總是抱持著"這次會不一樣"的想法,在投資這條路上相信會走得很辛苦。那麼要怎麼做才能盡量一錯不二犯?又要如何執行自己的操作紀律呢?有兩個功課是我們必須完成的:

1. 寫下每次操作的檢討與日後的操作建議

2. 完全依照投資計畫及操作建議來操作

 

Info224671.jpg

圖片來源

 

寫下每次的操作檢討與操作建議

每次的操作都是一種經驗,但是如果我們沒有寫下來,就單純是個回憶。

因為人的記憶力有限,能夠記得上禮拜的三餐就已經夠厲害了(營養學有24小時膳食回顧法,有興趣可以玩玩看,看自己能不能完美的回顧自己今天一整天吃過什麼),何必要求自己一定要記得十年前做過什麼投資。就算記得投資賺賠多少錢好了,又有多少人記得賺錢或賠錢的原因?既然我們沒辦法確定自己的記憶力有多好,倒不如就當成自己完全記不得,每次操作後就乖乖地寫下來,不僅日後隨時能拿出來看看當初自己有多傻,在書寫的過程中還能夠加深自己的印象,避免下次再犯同樣的錯誤,何樂而不為呢?

另外,操作的當下肯定是感觸最深刻的時候,所以會有很多想法湧出來,像是當初太衝動才會在高點時買進而承受不了後續的波動、沒有注意到公司的體質變差還往下攤平等等,或是當初果斷的加碼讓戰果得以擴大、看好公司的發展忍住不賣才有鉅額的獲利等等,不論是失敗或成功的投資,背後肯定都有許多原因,而操作的當下往往是最有感的時刻,即便當下會因為過多的情緒而讓自己的立場不夠客觀,但先把所有想法寫下來是不錯的做法,因為這能提供日後檢討一個方向 (有時候可能會出現截然不同的看法)。等到日後心情稍微平復一點,就能夠真正的開始檢討當初失敗或成功的原因,接著把這些經驗轉化成下次進步及成長的糧食,這樣的投資過程才能夠被稱為經驗,而不是繳了學費卻什麼都沒學到,多麼可惜 (沒有檢討正是慣性虧損的根本原因)

檢討完該次操作的優缺點之後,也只能算是前置作業,如何將這些經驗套用到未來的投資才是檢討裡最重要的一環,當我們知道失敗或成功的原因之後,就應該開始思考之後有沒有可能遇到類似的情況、如果遇到了應該如何應對、有哪些狀況反而會讓檢討之後的做法更糟、情況如果不如預期時又應該怎麼應對,以上這些問答其實等同於第二階段的計畫擬定,不同的是這些是我們實實在在經歷過的過程,比起歷史、別人的經驗或是憑空想像的情況要來的更加真實,而且更加印象深刻,如果能夠深刻的檢討自己的錯誤並從中學習,將會變成最可靠的知識。

 

舉個自己的例子來說明檢討的重要性:

2015年台股崩盤的那段時間 (其實也稱不上崩盤,因為很快就被國安基金救回來了),因為許多個股都出現了很棒的買進價位,所以見獵心喜的我買進了不少超划算的標的,微星 (2377)是其中一檔。因為電競比賽在台灣逐漸興起 (雖然受媒體矚目是更之後的事,所以很感謝我那些熱愛電競的好友們,讓我有足夠的想像力能提早佈局),加上微星稱得上台灣最早跨足電競領域的公司,雖然股價因為2015年上半年的營收及獲利不如去年而持續下跌,而且電競筆電的效益其實也還不明顯,不過因為微星的營業利益率及其他財務數據明顯優於其他競爭者,加上當時的價位實在相當吸引人,所以決定買進。但因為當時划算的標的實在不少,導致投資過於分散,未能建立基本持股量。

隨後,電競比賽的曝光率及電腦展等多項利多,微星開始受到市場矚目,加上公司也很爭氣的把上述利多轉換為實質的營收及獲利的成長,使得股價不斷上漲,而我也遵照自己的操作紀律,在設定的賣出價開始逐步實現獲利 (當時預估2015年EPS為3.37元,操作區間設定在31.1元買進,45.7元賣出),但很可惜的是,我沒能享受到最甜美的那段漲幅,結果這條魚我只吃了一半,實在不是一個好的投資。

接著是進行這次投資的檢討,主要分成兩部分,首先是記下值得繼續保持的好作為,讓自己知道自己是有成長的;並且反省應該修正的作為,好讓下次投資能更好。

值得持續的作為:

  1. 確實執行了最初設定的操作區間,沒有被悲觀及樂觀的市場情緒干擾。
  2. 維持原先規劃好的資產配置,沒有因為見獵心喜就將全部資金投入,雖然後續國安進場使得資金無法有效運用。
  3. 平日所作的功課確實轉化成了信心,讓自己能在別人恐懼時貪婪。
  4. 耐心的等待讓安全邊際成就了這次的獲利。

 

必須改進的作為:

  1. 投資過於分散,使獲利無法最大化,雖然分散能有效的降低風險,但前提是手中必須有最低限度的持股。
  2. 向上加碼也是可行的方式,不需要執著成本,重要的是趨勢是否符合原先預期,且能否持久。

 

總結:分散投資的前提是每個標的必須建立基本的持股數量,才能盡可能的將獲利最大化,後續操作時也不會因為持股過少而猶豫不決。

 

完全依照投資計畫及建議操作

完全依照計畫操作其實要比想要中困難,因為我們其實都比自己認為的要來得更加沒自信,所以就算早早就擬訂好計畫,內心也會因為外在環境的變化而動搖,舉例來說,如果當初我們看好這檔股票會上漲而買進,但股價卻在買進之後持續下跌、或是新聞居然不斷地出現利空消息,我們的信心勢必會受到打擊,除非能真的打從心底相信自己的眼光而堅持下去,否則半途而廢的情況 (過早停損)是很正常的舉動。換句話說,如果有自信,依照計畫操作就不會是件多困難的事,就算最終結果是不好的,我們也能從錯誤中學到經驗,因為過程是自己決定的,印象肯定會非常深刻,錯誤再犯的機會相較之下就會少得多。反之,如果我們的信心不夠,就很容易因為別人的幾句話就動搖,不管結果好壞,自然會將一切都推給那些人,結果自己只留下好或不好的記憶,而完全沒得到經驗,多麼可惜。

 

接續上述微星的操作檢討,我是這樣堅決執行這些建議的:

從微星的經驗得到的是持股過度分散,導致基本持股未能好好建立。2016年裡,同樣出現了許多絕佳的機會,而這次我只將目光放在欣銓豪勉身上,等到這兩個標的都達到基本持股之後,才又陸續加碼國眾及第一金等持股,而後豪勉很快地就得到了實現獲利的機會,欣銓也因為併購全智科的利多而在2017年得到實現獲利的機會。

雖然這兩檔的整體報酬率沒有微星來的高,但實質獲利仍然令人滿意,而且仍是現在進行式,雖然無法得知未來股價會如何表現,或許也很難再有進一步實現獲利的機會,但進可攻、退可守的情況確實令人安心不少。

 

沒有任何計畫是完美無缺的,也沒有任何人能夠每次都眼光精準,要說的話,上面三個例子其實都只是運氣好,因為現在是多頭時代。舉自己的例子更不是為了炫耀 (而且這點小獲利實在沒有說嘴的價值),只是因為分享自己的經驗比較容易 (我自己也能再次反省自己的操作),再說,連我這種平凡無奇的人都能做到,對每個人來說,又有什麼理由做不到呢?

 

經驗只有在反省之後才能得到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小書僮 的頭像
    小小書僮

    小小書僮奇幻日誌

    小小書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