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在投資達人的推廣下,許多人開始將現金流量表作為選股的重要條件,我們也可以利用財報上的這張表,來避開所謂的地雷股,因為當現金流入時,才表示公司確實是賺錢的,現金流量表的確可以看出損益表上看不出來的事情,也能告訴我們更多公司經營的細節,懂得活用這張表的話,能幫助我們避開許多不必要的風險。其實,我們也可以活用現金流量的概念,利用現金流來做為報酬率換算的依據,進而減少情緒干擾的機會。而不必使用股價現值作為換算依據,鎮日為了帳面損益而睡不著覺。更極端來說,我們可以真正做到不在意帳面的損益,因為沒有賣出以前,誰都無法斷言這筆投資的實際報酬,既然如此,又何必時刻在意那些未實現的損益,又何必在多頭時讚嘆自己的高瞻遠矚,或在空頭時怨嘆生不逢時呢?

 

如同以往,以一個虛擬的例子來幫助我們思考:

小明是個社會新鮮人,身處於22K世代的他,冀望能透過投資來逆轉自己的人生,努力學習投資的他,將大半的時間都花在鑽研投資上,每日都會花上許多時間在市場上搜尋好標的。某日,他無意中從財經新聞上發現了A公司,近2年,A公司的業績不斷地成長,營收及獲利不斷地突破紀錄,股價也連帶創下新高,加上公司大方地宣布將配發3元現金股利,覺得有利可圖的他,以48元的價位買進了A公司,並且參與了當年度的除權息。不料就在小明買進之後,A公司的成長開始停滯,甚至在除息之後開始衰退,當年度的獲利更是只剩當初買進的二分之一不到,加上公司宣布現金股利將縮水為1.5元,使股價硬生生地跌落30元。就在此時,小明又從新聞中發現了B公司,並且仔細地比較了這兩間公司,發現到這兩間公司,不論營收或獲利都相當接近,甚至B公司的現金股利也是1.5元,可惜的是A公司已明顯呈現衰退,而B公司則是呈現成長的趨勢,所以小明決定以30元將A公司賣出,再以這筆錢買進28元的B公司,另外,因為B公司的成長趨勢明顯,所以小明決定繼續持有,以便參加明年度的除權息。請問:小明這兩年的報酬率各是多少?年化報酬率又是多少? (問題一)

這個問題相當單純,因為刻意忽略了第二年年底時,B公司的股價,所以接下來,我們在同樣的問題中,加進了一個資訊,B公司在第二年的1231時,股價為51元,請問小明這兩年的報酬率各是多少?年化報酬率又是多少? (問題二)

先來說說我的回答,再來解釋原因吧。問題一裡頭,小明第一年的報酬率應是6.25%、第二年的報酬率應是-32.35%、年化報酬率應為-15.22%。問題二中,小明第一年的報酬率應是6.25%、第二年的報酬率應是-32.35%、年化報酬率應為-15.22%

這兩個問題的答案居然一樣,太不合理了吧,相信不少人心裡頭都有這樣的疑問,正確來說,應該是大多數人都有這樣的疑問,甚至可能有人讚嘆筆者的複製貼上功力,或是嘲笑筆者的愚昧。這也怪不上誰,只是因為大家都太習慣用股價現值去計算報酬率了,自然就會被B公司在1231的股價牽著鼻子走,於是乎,被股價影響情緒也就不令人感到意外。

回到問題上,第一個問題非常單純,單純到連小學生的題目都比這還難 (現在小學生的題目真的不容易,家裡有小學學童的家長應該深有感觸),相信不會有太多不一樣的答案,因為沒有年底的股價,自然也就不會有帳面損益的考量,所以我們只需要把重心放在現金股利,以及賣股造成的虧損,也就是第一年的3元現金股利、第二年的1.5元現金股利,以及第二年實現的-18 (30-48)元虧損。比較可能出現不一樣的地方,應該只有第二年的本金成長為51元,而不是原先的48元。因為第一年的3元現金股利流入帳戶,理應成為第二年的初始本金。至於年化報酬率,因為沒有額外投入資金,所以RATE公式就能完美的得出答案。利用公式來解釋的話,第一年報酬率是3/48 = 0.0625,第二年的報酬率是(30-48+1.5)/(48+3) = -0.3235,年化報酬率則是RATE(2,0,-48,34.5)

至於刻意加入陷阱 (年底股價)的第二題,答案應該也會相當的一致,在這一題裡頭,相信不少人的第二年報酬率會是8.8% {(30-48+1.5+51-28+2)/51},或是2.9%{ (51-51+1.5)/51}而不會是-32.35%。如果小明計算出的報酬率是8.8%時,相信他會相當滿意自己的報酬率,所以他不會笨到認為自己第二年的報酬率是慘不忍睹的-32.35%。但很遺憾的是,以現金流的角度來看的話,-32.35%才是小明第二年的實質報酬率,除非小明選擇在123151元賣出B公司。

這兩個問題其實是為了彰顯矛盾,在第一個問題裡,因為沒有年底的價格,我們自然也就不會想到帳面的損益,既然如此,為什麼在第二個問題裡,我們卻要因為題目裡多了個1231的股價,就平白無故的納進這個從未實現的損益,徒增自己的麻煩?讓我們將問題二的資訊稍作調整,以便換個角度思考,假設第二年年底,多頭市場徹底轉空,B公司在12月31日的股價是20元,或者更低,即便以股價現值換算,當年度的報酬率仍是負值,小明是否還能堅持繼續持有,或是會受不了帳面的虧損,而早早結束了這趟旅程。

 

嚴格說起來,這個問題沒有正確答案,因為每個人的記帳方式不同,使用的計算方式自然也就不同。之所以特別提出來,是因為計算方式不同,連帶也會影響我們的情緒,當利用股價現值作為報酬率換算依據時,有很大的機會,會讓我們在多頭市場過度樂觀,而在空頭市場過度悲觀。試想一下,當以股價現值來計算報酬率時,自己每年查看股價的次數有幾次?又有幾次會因為看了股價之後,不小心做了傻事?又或者,當看到自己的報酬率不如大盤,甚至遠低隔壁的老王時,心裡有多憤慨,卻忽略了自己用現金股利買了台 奧迪A6 Sedan 35 TFSI  

雖然達人們擅長用現金流量表來避開風險,卻仍然習慣以股價來換算自己的報酬率,有些甚至苦口婆心的,要大家不要在意帳面的損益,專注在每年領取的現金股利就好,這是因為他們已經真的能夠忽視帳面的損益,從而把重心擺在資產的增加,所以報酬率對他們來說只是參考值,並不是絕對。反觀我們,有多少人有自信,自己真的能不在意帳面的損益?又有多少人願意在別人恐懼時貪婪?如果沒有這種自信的話,又為何要自尋煩惱,老是拿著鹽巴往自己的傷口灑?

雖說如此,不看股價並不代表我們可以忽視自己的虧損,只是因為有比股價更重要的事情罷了,那就是公司的投資價值,只要公司的投資價值仍在,短暫的帳面虧損反而可以增加我們未來的獲利,因為我們能夠低價買進更多的持股。相反地,如果公司的投資價值已消失,那麼就算此時的帳面獲利再亮眼,也不過只是曇花一現罷了。

換句話說,如果我們不具有能夠忽視帳面損益的決心時,試著從現金流的角度來思考吧,當持股尚未賣出以前,價值就視同當初買進的價格,這樣能讓我們把注意力放在公司的經營成效,而不是股價的高低。要知道,當底牌尚未掀開時,我們永遠不會知道對手拿的是同花順,還是黑桃A一張,除非他想要的底牌在你的手上。

不要過度相信自己的自制力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現金流 股價 過度樂觀
    全站熱搜

    小小書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