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投資決策為是非題而不是選擇題

 

當我們遇到帳面虧損時,到底應該斷然停損還是要勇敢加碼,這問題就好比先有雞還是先有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也都看似有理,但彼此都沒辦法拿出讓反對者心服口服的證據。好比雞跟蛋的問題,直到今日,科學界仍無法證明哪個理論是對的。雖然在2010年時,有英國學者在雞的卵巢中發現雞蛋上特有的OC-17蛋白質,而被外界當作是雞先於蛋理論的證明,但其實作者根本沒下這結論,只是其他人看完文獻之後自行腦補了,因為這結果其實只是證明了雞蛋是由雞的卵巢製造出來,根本無法得知是雞先從蛋孵化,還是雞把蛋生出來,除非人類能穿越時空回到過去,否則這問題仍舊無解。

1.png

以體外模擬方式觀察礦物結晶過程 (探討雞蛋外殼形成過程)

2.png

 ovocleidin-17 (OC-17)蛋白質的催化循環過程

 

回到停損跟加碼的話題,雖然這兩派人馬也都有足夠的理由來捍衛自己的論點,或是抨擊別人的觀點,但實在是沒有這個必要,因為這兩者之間根本毫不衝突,並不是矛跟盾只能拿一種上戰場的選擇題,而是可以同時拿著矛跟盾一起上戰場的概念,這表示我們可以同時使用盾來防禦,並用矛來主動出擊,而不是"只能"選擇攻擊或者防守,所以大可不必硬要在這兩件事上選出正確答案。以我自己來說,停損是指預先設定的出場條件發生時加碼則是在買進理由不變的情況下,累積持股的手段。更直白地說:停損時不考慮股價,單純以現況來判斷,也就是當發現自己看錯的時候,不計代價也要認錯,但如果沒有達到賣出的條件,股價卻不斷滑落的時候,就是應該加碼的時刻。

這跟我們時常聽到:虧損達10%20%時認賠出場,以便保留本金再戰的建議不同,因為長期投資在意的從來不是股價,而是公司的價值。因此,如果我們能夠學會客觀看待市場,自然就不容易被市場情緒所影響,搞得自己整天緊張兮兮的。 

httpswww.hjenglish.comnewp101773.jpg

圖片來源

 

停損是承認犯錯而不只是為了保留本金

從價值投資的觀點來看,設定一個停損價位無異於扯自己後腿,因為這時候可能正是我們期待已久的切入時機,在公司的本質沒有重大變化的前提下,就應該勇敢買進,而不是盲目的跟隨市場情緒,如果每次都用特定價位停損,註定只能一直不斷地重複買進再停損的迴圈。

雖然表面上看來,在特定的價位停損有助於我們保留大部分的本金,以便下次再戰,但這同時也意味著我們將錯過讓自己財富增加的機會,而且原本應該賺錢的投資,最後卻莫名其妙賠了錢,最糟的是連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會賠錢。

 

這也是為什麼我會用出場條件來做為停損的基準,而不是早早設定一個買進成本的9折價或8折價。因為價值投資追求的是安全邊際所帶來的獲利,更直接了當地說,就是股價偏離價值的這段差距成就了我們的獲利。假設股價在我們買進後持續下跌,而且直奔當初設定好的停損價位,紀律會要求我們要立即停損出場,但偏偏安全邊際才剛開始出現,結果我們就在不知不覺之中,陷入了開頭提到的兩難選擇題,怎麼做都對,可不管選哪個好像又都不太對,幾次累積下來,總有一天我們會不清楚自己到底在做什麼。

除此之外,我們都很清楚市場從來不理性,也試著從這樣不理性的市場中獲利,當市場出現不理性的價格時,不就是我們應該把握的機會,這樣難得的時刻來臨了,我們卻沒有加碼,反而選擇實現莫名的虧損,為什麼?

 

再以另一個角度來思考,選擇利用特定價位來作為停損點,無非是希望能保留大部分的本金,或是自己無法承受更大的虧損,才會以成本的89折作為停損價位。雖然這樣作沒有不對,但投資應該是以假設這筆錢不存在為前提來進行操作,才能保持平常心來看待市場的變化,雖然想像跟實際發生虧損的感受截然不同,但如果連這樣的覺悟都沒有的話,實際操作時想必很難不被自己的情緒干擾。所以說,最初的資產配置階段,我們就該以自己能夠承受的虧損金額來決定買進的額度,也就是當這筆錢全部虧損時,也不會影響我們的生活,即便之後帳面出現10%20%的虧損時,就不至於影響我們的決策及操作。

 

另外,停損並不限於帳面虧損的時候,當我們最初的買進理由消失的時候,就是應該停損的時刻,雖然此時帳面可能仍有不錯的獲利,但這些獲利很可能會瞬間化為烏有,甚至轉變為虧損,因為我們無法提前知道未來股價的變動。但我們應該都很清楚自己當初為何買進,所以一旦買進的理由消失的時候,就不應該繼續期待那不可知的未來,而是應該果斷出場。以樂觀的角度來思考,此刻就是獲利入袋的時候,悲觀的思考就是我們阻止了"未來可能"的損失。

 

加碼是為了增加獲利而不是降低成本

習慣使用特定價位來執行停損的投資人,往往會將虧損時買進視為攤平而非加碼 (我稱他們為順勢交易者,也就是往預期的方向持續買進,並在方向反轉時出場),但有另一群投資人卻相當熱衷於低價買進,而這兩者 (攤平或加碼)的差別在於我們是否知道虧損時買進的原因,以及這麼做的出發點是什麼。

從結果來看,攤平的投資人往往只能重傷出場或是從今往後視而不見,加碼的投資人多數都能獲得極大的獲利,雖然這兩者都能降低持股成本。

從出發點來看,攤平的投資人通常不會知道自己為何買進這間公司 (也就是沒有買進理由),更有甚者,有些人連這間公司在賣什麼東西也不清楚,只是因為"聽說"或"感覺"這間公司很厲害,所以就跟著買進,只憑感覺作事的人,自然也就不會在意股價下跌的原因,也就只能用攤平的方式來讓報酬率好看一些,因為這樣能讓成本變低。

 

而加碼的投資人通常都很清楚為何買進這間公司,雖然他們也不一定知道下跌的真正原因,但因為他們相當清楚自己為何買進,也知道什麼時候該放手,什麼時候該堅持,自然就能心平氣和地評估未來的變化,如此一來,就有勇氣在別人恐懼時貪婪,因為此時他們買進的目的是為了增加手中的持股,而不單單只是降低持股的成本,出發點不同,結果自然也就跟著不同。

 

依照自己的投資屬性選擇停損或加碼的條件

雖然我並不喜歡在特定價位設定停損點,但不代表我不認同這樣的方式,只是因為那樣的做法違背了我的操作模式。所以文章開頭才會提到兩派支持者各自有自己的信念,也沒有對錯之分,只要適合自己就行了。雖然我不會在特定價位停損,但如果我們最初是因為看好公司未來的股價會上漲而買進,那麼在特定價位設定停損點就非常重要,因為我們並沒有足夠的信心來支撐我們度過帳面虧損的時期,就算今天能夠忍過-20%的帳面虧損好了,也不代表我們就能忍得過下個月的-50%虧損 (理論上不應該出現這樣的虧損,因為這代表沒有任何作為,虧損也只是剛好而已)。如果投資人屬於這種類型,勢必得使用特定價位來作為停損點,以防止虧損進一步擴大。

 

虧損時停損或加碼只要依照自己的操作模式及紀律嚴格執行即可,並沒有對錯,只不過,就像雷索爾在股票的買賣藝術裡提到的,千萬不要在虧損時還毫無作為。

對於我來說,加碼或停損並無方向之分,重點在於買進條件及出場條件的滿足程度,因此不需要特地設定一個讓自己虧損的價位,從過程來看,順勢或逆勢買進都稱作加碼,目的都是為了增加自己手中的持股,以便放大未來的獲利;而當情況不如預期時,也就是買進理由已經消失或達到出場的條件時,即便帳面仍累積不少的獲利,這樣的作為也稱為停損而非停利。

 

停損跟加碼是過程而不是結果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停損 加碼 出場條件
    全站熱搜

    小小書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